当“山寨”成为某些“中国制造”的标签,当“山寨”被人为演绎为一种“文化”,当“山寨”意味着“不以为耻反为荣”,似乎,“山寨”成了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很遗憾,“山寨”没有一种公认的定义。但时下流行的趋势是,在“山寨”这扇坚硬的盾牌面前,一切有关知识产权的讨论都变得没有意义。最新最雷人的“山寨”是:国内一家汽车厂弄出了一辆和“劳斯莱斯”几乎在外形上相同的“豪车”,并很“自豪”地高调利用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说实在的,看了这辆“山寨”版的“劳斯莱斯”,我真是一点都自豪不起来,反而,我觉得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广泛存在的“病态”的放大表现:完全没有自己的创新,完全没有自己的创新,完全不在研发内功上下工夫,而是急功近利地靠“仿造”,靠“山寨”来苟且偷生。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价格低廉、式样逼真的“山寨”产品时,是不是还记得阿q的名言“君子窃书不算偷”呢?当“冒仿”、“剽窃”、“抄袭”等等不雅观的字眼儿一律披上了“山寨”这个时髦又好用的“马甲”的时候,企业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玩起掩耳盗铃的游戏了。
然而,“山寨”就那么好玩吗?我身边几个当初沉醉于“山寨”手机的朋友如今纷纷宣布“不山寨”了,因为不少“山寨手机”就是“伪劣产品”,看似省了钱,实际上买了个“手机模型”,占小便宜的结果就是一天到晚“不在服务区”,成了饭桌上贻笑大方的“谈资”。其实,消费者的“窘”并不算什么,毕竟花点儿小钱认清了“山寨”的本来面目。真正“窘”的倒是那些以“山寨”为乐、以“山寨”为荣的企业。这些看似聪明透顶、一心想着“终南捷径“的企业,难道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失体面”吗?想必他们心里是一清二楚,无非就是为了利益而走了那“华山一条路”。
“中国制造”如果想赢得世界声誉,靠“山寨”只能是死路一条。谁也不比谁傻,你弄个“劳斯莱斯”的“脸”就是“劳斯莱斯”了?你仿“iphone”手机的“皮”就是“iphone”了?你拎个山寨版的“lv”,你好意思挤公共汽车吗?想必大多数“要脸面”的人是不欣赏挎着山寨“lv”,打着山寨“iphone”,坐着山寨“劳斯莱斯”的人的。
同样,到山寨植发机构做毛发移植,其结果是其效果往往极不自然、极不协调、极不对称,或者像栽韭菜一样,一撮一撮的,那时你不后悔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