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手机短信疏远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不会同意。感情是需要维系的,现代人每天都用短信互相问候交流,感情只可能升温,怎么会反而冷淡了呢?
据市场研究公司ie market research(iemr)最新发表的题为“2008年一季度移动预测:2007-2010年中国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从2007年的5.40亿增长到7.38亿。在我们这个成年人几乎人手一机的手机大国,在实行包月后短信收费超级便宜的今天,人们不再吝啬与他人的即时交流与沟通,只要愿意,你的所有感受与经历,都可以用手机实时地向对方进行现场直播,人们之间的联络史无前例地顺畅无阻碍。
但是,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联络方式,是不是也正因为其“得来容易”而被短信接收方觉得“含金量不高”呢?当你接收到群发来的、没有针对性与指向性的短信时,你是感到没有被对方忽视而庆幸呢,还是因为对方没有特殊对待你而耿耿于怀呢?甚至,当一些平日里根本不热络的人,频频通过短信来问候你的时候,你是否有点为短信所累的感觉?
为做这个专题,我特意向身边的30位朋友做了一个小型的调查,其中,男性12名,女性18名。他们中,18人的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占被调查者的60%,他们也是目前事业逐渐成型、家庭生活和收入稳定、人生观和世界观相对成熟的中坚力量,是具有代表性的调查人群。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高达93%的人认为,如果有一天没有收到一条短信,根本就不会多想,觉得很正常,显示了对于别人是否在乎自己或者自己是否在乎别人的关注度的冷漠态度,而只有2人表示了“好难受,被人遗忘了”的一种仍然希望通过手机短信来证明友情存在的方式。在被问道“晚上睡觉不关机的原因”时,高达73%的人表示“没有明确原因,就是习惯而已”,却只有2%表示是为了“万一朋友有急事好找到我”而开机的。那种本来想通过短信即时联系来加固友情的说法,看似也站不住脚。
对于群发短信,被调查者的态度相对宽容,有53%的人甚至表示“遇到好玩的短信,就回应一个”,而40%的人也不会因此反感发群发短信的人,觉得只要不回应就是。但是,正是这种不回应,才是一种麻木的表示。现代社会,让人学会了中庸地面对一些交流的信号,不反对也不回应,一种介于积极与放弃之间的模糊情感,正在短信一代中蔓延。甚至在半夜被短信吵醒后,还有高达60%的人“好脾气”地表示“无奈,下次睡觉时候关机或者静音”,他们在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睡觉时开机的状况下,又被莫名其妙的短信吵醒,最后还没有原则地选择“无奈”,是一种无法清醒认知自己与他人交往尺度的表现。
在短信是否影响了人们的交流能力环节,有40%说自己“在通过短信表达了口头无法表达的意思后,再面对对方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反正说了也说了,不考虑后果”,采取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来进行情感危机处理。
被调查者观点相对比较统一的部分出现在“对于手写信件怀念”的问题上,80%的人说已经很多年或者记不得上次手写信件是什么时候了,同样80%的人表示“短信与手写信件感觉完全不一样,因为那样才觉得自己真正被对方重视”。好在,尽管大家已经疏于这种传统交流方式很久了,还是有超过一半的人愿意在合适的时间尝试给朋友写封信以给对方一个惊喜,至少表明了大家内心还是存有一丝对于真挚情感的眷顾。
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基本为这次调查定了性——18人认为手机短信的普及,疏远了我们的情感,拉近只是表象,因为轻易可以获得联系,大家就不会再重视以往需要苦心经营的纽带而流于表面的交往,心与心的距离反而远了;也正因为短信可以说很多似是而非的暧昧的话,这种话说多了,人的免疫力就提高了,再亲密的话大家也都可以不当一回事,最后就是真心难求——持这种观点的人,占了本次被调查者的60%。 |